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建设 >职工作品 >

志坚行苦 叠石为山

来源:尚文娟  发布时间:2020年01月05日  浏览次数: 9987

打印

                         
      2016年9月13日,这一天对于吴志山来说,应该是值得庆贺的一天。这一天地矿之声微信公众平台发出了“中国地质学会第二届金罗盘奖的获奖名单”,随即院领导发出一条消息:“祝贺我院吴志山当选。”
      顿时,点赞、祝贺语接踵而至……。
    “我这个也是集体的成绩,不好意思让我当代表了,你可以去采访**,他拄着拐杖还上山……,我自愧不如啊!”,在收到我的恭喜之后,吴志山如此低调的回复。
      吴志山,男,1981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福建邵武人。工作十年来获得的荣誉称号有:二局“优秀团员”、“先进工作者”,总局“优秀共青团员”“青年岗位能手”、“优秀共产党员”。获得的科技奖励有:参与的《西藏冈底斯铜多金属资源评价与新方法技术研究》项目获得中国地质学会“2009年度十大地质科技进展奖”和“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参与的《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泽当矿田铜多金属矿普查》项目获得中国地质学会“2011年度十大地质找矿成果奖”,2016年中国地质学会第二届“金罗盘”奖。
成家立业两不误
      家,是事业成功的基石。目标与现实的结合,又是成功的助力器。
      吴志山是个目标感很强的年轻人,也是能将目标与现实最快结合的年轻人。在这个大漂泊的时代,许多初出象牙塔的学子们,在刚踏进社会的那一刻,都带着些许迷茫的,找不到未来的方向。有些是对婚姻迷茫,不知道适合自己的那一半在哪儿;有些是工作迷茫,不知道自己该朝哪个方向发展;还有些是生活迷茫,都不知道该安定在哪里。迷茫中,浪费了很多精力。
      80后的吴志山,却是个思路清晰,目标明确的人。05年毕业进入单位,06年就贷款在福州买房,07年领证结婚,09年开始装修新房,10年小孩就出生了。虽然这是很正常的人生轨迹,但是由于我们单位特殊的工作性质和单位处于搬迁的特殊时期,这绝对是超前的举动,按现在企业界比较流行的说法就是,执行力特别强。
      吴志山妻子是他的大学同学,毕业后也进入了一家地质单位,因为工作性质差不多,也有经常的出野外。因此更能理解到这份工作的辛苦,所以妻子在工作上就更加的支持他。生活上,不仅没有拖累他,还基本承担了家中的装修大事。从买房到结婚再到装修要宝宝,三五年的时间一气呵成。那时候小两口的日子过的也是很拮据,记得有次看到她妻子,刚好是怀孕期间,东北的姑娘,一米六的身高孕期约七个月,才八十几斤,真是太少见了,然后还一脸乐观的说:“勒紧裤腰带吃方便面,没事,熬一熬就过去了”。这句话,听得让人心酸又惭愧。
      十年时间,一晃就过去了,吴志山通过辛苦经营,不仅收获了生活的幸福甜蜜,工作上的成绩也是每年都有一个新台阶。从地质助理工程师到高级工程师,从项目副组长到西藏分院常务副院长,再到院长助理,相信将来还会走的更高。
良师相伴进步多
      古人云:欲知山上路,需问过来人。有良师的点播,学习就进步一半了,这一点对于一个刚踏上工作岗位的人来说尤为重要。
      2005-2006年间,在吴志山刚刚来到单位的时候,恰好碰上单位的地质项目很多,省内、新疆、西藏甚至海外在菲律宾也有项目,所以分到每个项目的人员都是不够的。吴志山被派到省内青云山大蛇项目组,跟随时任组长晏建忠一起工作。
      晏总是个老地质了,技术过硬,经验又丰富,关键是他很愿意把所知传授给年轻人。据曾经跟过晏总工作的另一个年轻人说:他就想从头到尾跟着晏总多做几个项目,把地质这套工作全盘拿下来。现在他果真学到了,独立完成的地质报告获得好评。当时,吴志山也不例外,晏总喜欢这个聪明又肯干,脑门儿发亮,讲起话来脸上都是挂着笑容的小伙子。因此,从采样编录到地质填图,从槽探工作到硐探工作,吴志山都得到了晏总的悉心指导,期间发现了金矿品位在10克吨以上的矿点,为他初期的野外地质工作积累了一笔宝贵的工作经验。
      随后,吴志山有幸跟着一个物探老高工做了一段时间的物探工作。越是能干的年轻人越是容易获得长者的肯定。他的工作态度和学习积极性得到了老高工的认可,后来能到西藏的重点项目去工作,正是得益于这位老高工的举荐。
      2007年,吴志山带着两年省内矿区工作与生活的积淀,带着找矿的梦想,带着对青藏高原神奇美丽风光的憧憬,来到了西藏。他被派到的是羌堆项目组,组长同样是位经验丰富,吃苦耐劳的老地质高工,大家都喊他“林高”。
      能到西藏工作是吴志山已久的期盼,但是乍来到这里,着实让他心里受了“打击”。缺氧干燥的自然条件就不说了,这个之前是有心里准备的。缺水没电的生活条件让他感觉到了极大的不便。再加上,说是一个项目组,实际就三个人,除了司机就是“林高”和他。白天上山,扛仪器、扛电机、扛样品的工作几乎也都要他来承担。有一次上山,碰到阴晴不定的天气,鞋子打湿进了泥水,肩上又扛着很重的仪器,等收工回来发现脚底都是水泡。
      最难熬的还是晚上,由于这个矿区缺电,所以晚上都是没电没信号的,年轻人最难耐的就是这份孤独。但是正因为这样简陋的条件,使得晚上收工之后,林高就是他唯一的“知心人”了。从普通的话题到谈论工作,林高会把他之前的找矿经历和五六年的西藏工作经验都跟他讲,让他学到了很多,最后干脆是每天都会探讨地质问题,甚至会为一个问题争到面红耳赤。
      吴志山回忆说:“感谢那段时间林高的工作指导和感情包容。地质问题只有敢于去争,才会善于去总结,才有助去发现。”到了08年,他又跟随时任西藏分院技术负责、现任院副总工江化寨在西藏努日项目组工作,09年配合编写努日项目普查报告。几经锻炼,地质工作能力日趋成熟。
叠石为山挡一面
      去过西藏的人,如果细心留意,都会发现农家每家每户都有着石头堆。当地人说,这是藏民家的财产。一块石头无以为用,累成一堆的石头,就可以备来日盖房子用。
      如果把一项编录工作比喻成一块石头,把一个矿区工作比喻成一块石头,把一个项目完成比喻成一块石头,等等。那么,这十年来,吴志山已然累成了自己的石头堆。
     从2006年吴志山参与福建省闽中德化县杨梅乡某金矿普查野外地质找矿工作,2007年参与西藏达孜县某矿区铜矿普查地质找矿工作,到2008-2011年间参与西藏某铜多金属矿区普查项目(总局“三重一大”)野外地质普查工作,再到2012-2014年间参与福建、西藏等地多个普查工作的完成和详查报告的编写工作。个人成长从项目副组长、西藏分院副技术负责、西藏分院副院长、西藏分院常务副院长到刚刚任命的院长助理。所获得的奖项更是闪亮在荣誉簿之上。
     作为技术员出身的吴志山,在累计了无数地质工作经验的同时,他的综合业务能力也在任西藏分院副技术负责期间,露出锋芒。09年在西藏努日、明则两处矿区探明有超大多金属矿储量后,12年应上级决策要求将两处探矿权转让,吴志山奉命接管探矿权转让的事,经过一年多的地方关系处理,手续的办理,两处矿权转让完成。
     当问到他是否在这期间吃了很多辛苦的时候,他只说:“感谢西藏各级政府及部门的关心,最终顺利的完成这笔交易。本次的交易额度,在地方政府所处理的交易明细中算是“大单”,所以,可以想象当时程序、手续的复杂程度。”
    “我们在西藏工作这么多年,施工过程中与老百姓的协调是比较难的。基于西藏地理位置和信仰的特殊性,我们要很小心的去处理好涉及到与老百姓的协调问题,尤其钻机进入施工阶段的时候。”吴志山还是道出了西藏矿区工作的不易。
      为使工作进展的更顺利,吴志山通过组织青年人到希望小学进行捐助活动、对村里的孤寡老人、困难户进行捐款、联合西藏“微公益”组织对工作区贫困儿童及对没有学费的大学生进行资助活动等等方式,很好的增加了与当地百姓的亲和力。现在,分院项目所在地的当地老百姓都已经非常认可中国冶金地质总局第二地质勘查院这个单位了,同时也对我们的地质队员们很友好。
    “要处理好与当地老百姓的关系,一要说话办事讲信用,答应老百姓的事一定要做到;二要行事低调,尊重当地习俗,办事守规矩;三要保证施工安全无事故。”吴志山这样总结说。
      现在,吴志山已经成长为第二地勘院技术骨干,目前担任国家矿产资源大调查项目——西藏某矿区铜多金属矿调查评价项目负责人,项目正在执行中,估计其金属资源量将达大型规模。
      志坚行苦,叠石为山,志山仍在路上……。(此文荣获央企故事大赛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