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专栏 >活动专栏 >西藏征文岁月 >文字报道 >

西藏岁月

来源:DZ12A7  发布时间:2013年02月26日  浏览次数: 6164

打印

    站在二勘院西藏项目获奖的奖状前,我的内心有着那种无限的喜悦,也有那种历尽千辛的释然。去西藏找到大矿——是我们所有人的梦想,但也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我们真的成功了。因为,同去西藏的兄弟单位也有同样的付出,但他们却没有我们这么幸运。想着,想着,思绪不禁回到了当初……
     主动申请进藏工作
    1994年始,地质行业不景气,项目极少,许多地质同行均八仙过海,下海改行到各种企业打工,如到外资鞋厂、电子厂、服装厂、牙签厂等等。我自己也到福建省腾芳金刚石有限公司从事超硬材料合成工艺研究与生产。2002年,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质找矿战略西部转移的开了动员大会,我院也在积极筹备中,鼓励技术人员报名进藏工作。因为福建沿海靠海边,几乎是零海拔,到西藏高原几千米海拔上工作,身体能否适应的了,许多技术人员家属均反对进藏,西藏缺氧、日照时间长、紫外线强,容易得高原性高血压、心脏病、皮肤病,甚至还会皮肤癌等等,大家议论纷纷,说啥都有,有的家属还说如果进藏工作,提出离婚、要死要活的都有。而西藏植被少,视野开阔,地表露头现象明显,矿产资源丰富,比起福建沿海,地质工作程度低,容易出成果,我主动申请到西藏去,得到单位、家属的理解和支持。

    艰辛地物探扫面
    2002年初,我院争取到第一个西藏项目《西藏南冈底斯中段曲水——桑日一带铜金矿资源评价》,为总局风险勘查项目,是以西藏乃东县劣布铜矿为支撑点开展的。年底申报并取得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补偿费项目《西藏乃东县劣布铜矿普查》,2003年执行。2003年4月初,王少怀高工带领项目组成员方树元、林金灯、陈自康、江善元、江化寨,司机黄永红,进藏开展野外地质、物探工作。由于劣布(努日)铜矿区面积约9平方公里,矿区面积60%被来自雅鲁藏布江风积沙覆盖,特别是矿区南矿段,风积沙面积约占90%,地表只见零星出露岩矿石,这给地质找矿带来困难。6月份,项目组决定做物探电法中梯剖面扫面,通过剖面两极供电,中间接收电流,通过深部导电体的电阻率、极化率大小来观察风积沙下面铜多金属矿(化)体变化情况。劣布矿区从南矿段57线至北矿段20线,每200米布施一条方位角为100°物探中梯剖面,南北近4500米,布施25条,每条剖面长1600米,由物探高工陈自康在海拔3700米位置看供电仪器,由林金灯、江化寨操作接收仪器,每20米测一个点,在坡度35-45°风积沙上,顶着烈日,走一步,退下大半步,艰辛地开展物探扫面工作,当时地表风积沙的温度达50°以上,一个生鸡蛋,放在沙面上二十分钟就熟了。项目人员默默无闻、脚踏实地,早上8点多开始工作,到下午6点才收工,晚上还加班互相检查、核对采集的数据并计算,每天在强紫外线下晒十个小时以上,一个多月的物探工作,没休息过一天,连续作业,大家都晒黑了,均瘦十多斤,大家不叫苦,不喊累。特别有几次工作到下午2-3点时,由于山上牦牛把供电线踢断了,工作无法进行,必须下山接好电线,当时下山再上山真是辛苦,天热缺氧大口喘气,心脏剧烈跳动,走两三步就要停下几十秒,扬头望天空,眼冒金星,天昏地转,心想这么买命工作为了啥?当看到有较高极化率,发现有铜多金属极化体时,大家十分兴奋,也忘记了疲劳。正因为这样物探扫面,在矿区南、北矿段风积沙中发现大面积较好物探异常,为今后矿区找到大型铜多金属矿床提供依据和方向。
找矿如何取得突破?
     2003年前,劣布(努日)铜矿区成矿类型均认为是围绕岩体周边内接触上形成的接触交代矽卡岩型铜矿(化)体,经过2003年的物探扫面后发现南北矿段两个大面积物探激电异常,异常呈椭圆形,长轴走向呈南北向,这就引起大家注意:如果是纯接触交代型极化体的话,极化体异常形态应该是沿着岩体周边分布,呈不规则状,面积小,怎么会是规则椭圆形,而且异常面积大?为了验证此物探激电异常,在南矿段布施ZK4101钻孔200米和北矿段ZK301钻孔100米,两个孔相距约2000米。经过施工均控制到1-3层,累计铅直厚度8-40米的层状矽卡岩型铜矿体,且倾角较缓。正因为这两个见矿较好,2004年申请《西藏乃东县劣布铜矿普查》,并获得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补偿费项目的延续。2005年项目执行时布施了南矿段ZK4501孔450米和北矿段ZK1201孔150米,两个孔相距约3000米。ZK4501控制到5层累计厚度约125米的层状矽卡岩型铜钼钨矿体,ZK1201控制到3层累计厚度约45米的层状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体,并见较富矽卡岩型钼矿体,且矿体赋存标高基本一致,进一步证实层状矽卡岩型矿体的存在,这也符合黄树峰院长提出“顺层找矿”的新思路,从此揭开了以后在大面积风积沙覆盖下寻找隐伏——半隐伏大型层(状)矽卡岩铜多金属矿床找矿突破的序幕。
     冒雨工作
    2006年6月,江化寨、林金灯、陈德贵、韩逢杰,藏族司机罗布五人在执行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西藏南冈底斯中段曲水—桑日一带铜金矿资源评价》过程中,要到西藏贡嘎县昌果乡普夏矿区做岩屑样(原生晕)化探测量工作,当时没有到昌果乡的公路,只能到贡嘎县姐德秀镇雅鲁藏布江边码头轮渡过江到昌果乡。计划七天完成采样工作,于是就购买仅七天的菜,皮卡车开到小船上渡过雅鲁藏布江到达矿区。普夏矿区是个没电、没水、没信号的“三无”地区,当天借租昌果乡库仁自然村部,在一个房间打地通铺五人住下。第二天就安排布线、采样工作,每天傍晚下来到河边洗刷,矿区海拔在4500-4800米,到五天时下起大雨,下雨天工作是不安全,如果平时不允许上山的,大家心理都明白,菜只能供吃七天,没办法,如果不上山工作,吃完了菜,当地没有菜,和基地又联系不上,怎么办?大家决定穿起防寒服,冒雨上山采样,下山时大家边内裤都被雨淋湿了。到了第七天,江化寨、韩逢杰两人因着晾,肚子疼,还坚持下来,完成本次矿区原生晕测量工作,化验后圈出大面积铅锌异常,为下一步矿区找到中型铜铅锌矿打下扎实基础,正是这种不怕苦,敢于奉献的精神,才有找矿成果。这个矿区到2012年还在申请国家青藏高原项目工作中。
    高原归来后反应
     每年4月份进藏工作,10月份收队回福建驻地,进藏人员均要补休半个月。从高原空气含氧量是内地60%的缺氧环境回到内地,大家都有氧气过多的醉氧反应,身体的新陈代谢也要适应一段时间,主要表现人感觉疲倦,无精打采,爱睡觉,像是春困一样,懒洋洋的,工作效率低,一般休息7-15天后才能恢复正常。长期在西藏工作,容易得高原性高血压,高原性心脏病,有的同事身体就有这种状况。在西藏工作期间,容易掉头发,2006年8月,有一天我早上起床,头发突然掉了一辍,也奇怪了,床上就找不到这些头发,就是民间常说的“鬼剃头”,其实高原缺氧环境下,头皮供氧、供血不足而导致的头发出现“斑秃”现象,还好半年后长出了新头发;另外,记忆力下降更不用说了,进西藏工作人员均有同感,说话偶会出现“口是心非”的现象,心里想的和说出来的不一致;同时长期在西藏工作人们,性情比较急,情绪波动大,易冲动等现象,过后自己都会有感觉,当时就是难以控制,等等,这些就是西藏高原的后遗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