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专栏 >活动专栏 >“我与冶金地质”主题征文 >

我与冶金地质—冶金二院团队西藏地质找矿往事回忆

来源:吴志山  发布时间:2022年02月25日  浏览次数: 763

打印

我与冶金地质冶金二院团队西藏地质找矿往事回忆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第二地质勘查院   吴志山

       今年是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建局70周年,我是2005年加入冶金地质这个大家庭,不知不觉我与冶金地质结缘17载,是冶金地质高质量发展的亲历者,倍感荣幸。我最美的青春时光都是与冶金地质共同度过的,有收获也有付出,感恩我在冶金地质遇到的每一个良师益友,让我从一个毛头小子成长为掌握一技职能的地质工程师。感叹时间的飞逝,就像一阵风,吹过了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记得刚来中国冶金地质总局第二地质勘查院,是在莆田市涵江区,地方不大,但是工作与居住都在一起的“大四合院”,大家很融洽、和谐、温馨,老一辈同事热情的接待我们,并且很自豪和我们讲起琚宜太院长是去过南极格罗夫山冰原地带科考的博士,去过三次,且两次出任队长,当时就深刻的感受到我们冶金地质单位的“高大上”,庆幸自己能加入这个团队,心里也暗暗鼓劲要加油干、努力干,不辜负老一辈地质人的期盼!

以苦为荣,锐意进取冶金地质人依靠团队精神铸造的西进辉煌

       对于地质行业来说,如果选择了地质事业就选择了吃苦,也选择了背井离乡,那么就要必须无怨无悔地付出,毅然投入大山的怀抱、空旷的隔壁、苍凉的沙漠、辽阔的草原;我2005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野外地质勘探工作,2007年积极响应中国冶金地质总局“推进地质工作战略西移、实现山南矿集区找矿重大突破”的号召,前往西藏山南等地从事地质找矿工作,连续在藏工作超过10年,在高山茂密的丛林,在千沟万壑的荒唐高坡,在渺无人烟的雪域高原,都留下了我们冶金地质人的足迹和矫健身影。2007年我第一次进藏,主要负责西藏达孜县羌堆矿区的野外工作,也是当年度冶金总局“三重一大”项目。5月项目组就正式施工,如果是在内地此时正是草长莺飞、春回大地的好时节,但在西藏羌堆矿区却还是一片冰天雪地的场景。记得有次要开展物探工作,头一天晚上下了鹅毛雪,整个山都是白茫茫的一片,我当时心里有点心虚这么恶劣的天气开展物探工作?难度可想而知,更大的问题是海拔4500米以上工作区此时早已经结冰,但为了尽早完成工作任务,我和同事们还是毅然决定按时上山,项目人员全部上阵,由于车辆只能开到山脚,我们只能肩扛沉重的电极、发射装置等向山顶爬去,上山坡陡路滑,极容易摔跟头。手滑伤了、膝盖摔青了依旧大口大口的吸着本来就稀薄的空气,硬是一步一步爬了三个小时才到达布设的点位,有一些当地藏族工人觉得爬的太累第二天辞职不做了。尽管如此,当雪域高原晌午的阳光暖洋洋的洒在大家脸上的时候,让大家享受午后片刻的温暖,又再次热情洋溢地投入到物探测量工作中。2007年时任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局长闫学义、副局长琚宜太当年到西藏羌堆矿区考察指导,爬到海拔4500米高的矿点,与项目组人员亲切交谈,项目组人员被受鼓舞,依靠团队当年出色的完成了探矿工作,普查估算铜金属资源量约13万吨,达中型矿床规模。

冶金总局、二局领导到羌堆矿区指导海拔4500(2007年)

总局领导与冶金二院西藏分院同事合影(2007年)

       对于旅行者来说去一趟西藏高原短暂的旅游,近距离接触大自然高耸的山峰、广袤的沙漠是一件惬意的事情,但对于长期在野外地质工作来说,可不是旅旅游这么简单轻松,而是一项为之奋斗的长期而光荣的事业,需要勇气来面对:远离城市,离开父母,撇下妻儿,甚至与外界断绝联系,在荒无人烟的沙漠里、荆棘满布的大山里长期作业。冶金地质二院的努日矿区就是在厚大的风成沙层上。我是2008年加入努日普查项目组任副组长,努日矿区沙层厚、面积大,走在沙地的感觉就像踩在棉花上“心有余而力不足”,走一步后退半步,矿区在著名的世界级河流雅鲁藏布江边上,海拔都在3700米以上。我清晰的记得每到下午矿山就开始起风,狂风卷着沙尘让人睁不开眼、张不开嘴、迈不开腿,在漫天的风沙中前行异常艰难,午餐也是馒头就着沙土草草垫补一口,每到下山时鼻子里全是黑乎乎的沙子。在各级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冶金二勘院的努日项目组人员在这一片“沙海”中穿梭,一走就是十几年。经过一代又一代的冶金二院地质人的不懈努力,冶金地质人依靠团队力量在冈底斯成矿带东段南缘取得了重大找矿成果:努日矿区普钼矿达中型规模,铜矿、钨矿达到大型规模,成果突出,同时找矿成果也转换为较大经济价值。

国内地质专家、学者到努日矿区指导工作

总局领导及二院领导到努日矿区指导(2008年、海拔4000米)

努日矿区全貌

冶金二院在实施努日详查项目

温区评价项目取得新的勘查成果,冶金地质人践行科学精神、敢于创新

       记得有一首诗是这样写的:“我愿化作一片云彩,一片最不起眼的云彩,只为这湛蓝的天空,添上一道新的色彩”。我想我们地质人不正是为祖国的发展建设添新色彩吗?在西藏执行项目的过程中除了遇到各种环境风险挑战还有很多技术难点,需要有科学的精神,勇于创新。我是2014年担任西藏乃东温区调查评价项目的组长,项目在执行中期曾经有“提前结题”的风险,而我和项目组人员得知消息后很紧张,心里想项目执行过程中不能让它提前结题在我手里,那样真是对不起院领导的信任,也辜负了项目组成员的辛苦付出啊;我与项目组成员及分院技术专家对山南地区典型矿床反复解剖研究,对矿体在不同中段上的特征总结分析,研究矿体形态及可能的走向、延伸方向,最后大家一致认为努日矿区东部外围风成砂覆盖区可能存在走向延伸长、且隐伏的铜多金属矿体,在征得项目主管部门同意后部置深部钻孔进行探索验证。验证孔在250米以深区段打到厚大钨多金属矿体(矿体厚25.42米),矿体走向延伸近2千米,实现了努日东部外围区找矿重大进展,提交1处新发现大型矿产地。说到地质人员大家首先想到的是手握地质锤,端着罗盘,拿着放大镜,一身朴素的衣装,带着一顶草帽,穿梭于崇山峻岭间,风餐露宿,四海为家,就是这样一群普通而不平凡的人,用脚步丈量祖国的每一寸土地,为祖国的建设发展寻找矿产资源。

项目野外地质填图

无私奉献、无悔青春,冶金地质人在艰苦地区展现央企责任担当

       在西藏开展地质工作因为面积大,人烟稀少,地质勘探项目会经常驻扎在村里的老乡家,也会经过各种偏僻的村庄,也见到有一些村里的孤寡老人、儿童特别贫困,可以说是内地有些人无法想象的。有些地方还没水、没电、没信号、土坯房,没有任何家电,身上穿的衣物也是常年没有更换,家里常年吃的是土豆,有些偏僻地方小孩没上学早早就去放羊,有些小孩考上内地学习也没钱去读书等等,即使这样的贫困但这些藏族同胞在遇到我们地质人员后会热情的拿出家里最好的牛肉干、香甜酥油茶,主动帮技术人员扛重物设备,在高海拔深山丛林遇险也都是靠藏族同胞的帮助,这些都在地质人员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深刻感受着藏族同胞在西藏高海拔地区生活的不易与淳朴,可以说这些项目的实施如果没有当地藏族同胞无私、热情的帮助支持,我们冶金二院在西藏不能站住脚。正因为此,我们在正常的工作之余积极通过支部联谊的方式,加强与当地村支部、学校党支部的沟通联络。组织党员青年到希望小学进行捐助活动,对村里的孤寡老人、困难户进行捐款;有贫困村民因病急需治疗费、有困难户盖房子水泥不够我们地质技术人员也是用本来也不多的收入踊跃捐款。这样的事情在冶金二院西藏分院还有很多,还多次联合西藏“微公益”组织对工作区贫困儿童进行捐助,对没有学费的大学生进行资助。通过这样的援藏公益活动,真真切切得到了当地藏族同胞的认可,当地学生见到我们后会敬一个少先队礼物,村里的藏族大哥见到我们会树一个大拇指,这些都体现我们冶金地质人与藏族同胞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融洽的关系,也得到西藏各级政府充分认可,展现了央企在艰苦高海拔地区应有的担当与社会责任。

冶金二院西藏分院与结巴乡小学心连心党日活动

冶金二院西藏分院到贡嘎乡小学捐赠活动

冶金二院西藏分院到结巴乡多诺小学捐赠活动

       致谢:冶金地质二院进藏地质找矿20余年,而我只是其中一个普普通通的冶金地质人,还有一大批默默无闻的人,如果有取得一些成果那都是团队的力量,都是几代冶金二院地质人的艰苦付出、无私奉献;有些人已退休,有些人已离开冶金地质,有些人已转岗位,有些还在继续坚守,我很荣幸也感恩有在这个团队里奋斗过、努力过,在藏工作期间得到了西藏自治区各职能部门领导,冶金二局、总局各级领导、同事,朋友们的帮助与关心,也得到很多藏族同胞的支持,在这里表示衷心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