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国土资源报 发布时间:2015年05月20日 浏览次数: 9869
作者:李金发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确定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时间表和路线图。地质工作在提高人类对自然规律认识以及保障能源资源、减灾防灾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必将在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继续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地质工作应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支撑和服务
地质工作是一项基础性、先行性工作,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人类文明的发展,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3个阶段,到现在已进入到生态文明建设新时期。最早的地质工作诞生于农业文明,发展壮大于工业文明,其支撑和服务人类社会工业化、现代化的作用越来越大,只不过在不同时期地质工作重点、服务方式有所不同而已。
以英国、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率先完成工业化,进入“后工业化”发展阶段,地质工作的驱动力和工作方式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1995年美国地调局度过生存危机之后,调整了地质工作结构,突出环境和生态系统调查研究。为适应新的形势与需求,2009年美国地调局又提出了以问题驱动的改革路径,重组了其组织机构和预算结构,转变成以问题为依据的组织结构,把各学科的基础性工作作为一个整体,构成了美国地调局的核心科学体系,从而提高了其解决生态系统复杂问题的能力。
可见,当代地质工作必须以需求为导向,将当前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面临的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三大问题的破解作为己任,发挥更加重要的支撑和服务作用。
准确把握生态文明建设对地质工作新要求
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地质工作为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提供服务。
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的落实,以及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的科学布局和整治等,都要求加强矿产地质、环境地质的调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加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为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的设置与划定提供技术支撑。
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地质工作为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循环高效使用提供支撑。
节约集约资源是破解资源瓶颈约束、保护生态环境的首要之策。节约集约资源要求地质工作必须调整工作重点,扩大研究视野。围绕国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大对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所需矿产资源的调查,以及清洁能源,如页岩气、地热、浅层地温能的勘查,加大岩石矿物的新功能、新用途的开发与应用。要加大科技创新,发展绿色矿山,不断提高资源开采率、回采率和综合利用率,并加强资源全过程跟踪与管理,大幅降低资源消耗强度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地质工作为减灾防灾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
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水、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这必须加强地质灾害调查研究评价、监测预警、防治和应急处理,尤其是在地质灾害高发易发区及人口密集区,要建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要加快解决地下水、土壤污染等突出的环境问题;要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工作,减少“三废”的环境影响;加强地质工程研究,为重大工程建设和选址服务,为危险废弃物处置提供安全的地下空间。
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地质工作为自然资源综合管理制度建设提供基础。
加快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建立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地质工作要抓住机遇,主动作为,发挥地质工作在调查、发现及监测自然资源方面的独特优势,对不同尺度、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山水林田湖”(空间、资源、生态、环境、灾害)、海岸带(统筹陆海)、重要经济区与城市群等进行综合地质调查,为生态文明建设监测和执法,以及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建立,提供技术支撑和知识服务。
推进地质工作战略性结构调整,全面服务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地质调查局新一届局党组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和部党组的部署,紧扣“全力支撑能源资源安全保障,精心服务国土资源中心工作”新的基本定位,坚持建设世界一流地调局不动摇,持续实施地质调查“九大计划”,推进地质工作战略性结构调整,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
一是突出新能源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以页岩气、煤层气、铀等为重点,加强清洁低碳能源矿产调查评价与勘查工作,为国家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及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保障。集中优势力量攻关,力求取得油气新发现,为支撑油气勘探开发体制改革提供竞争性出让区块;在页岩气、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进程中抢占制高点,大力推进其产业化开发;推进煤铀兼探、油铀兼探,夯实我国核电发展的资源基础。
二是加强新型材料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以“三稀”、锂、钴、晶质石墨、高纯石英等为重点,加强新型材料矿产的调查和研究,评价资源潜力,发现一批资源,为国家新型材料产业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三是加强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调查研究。开展资源节约与集约利用调查、重要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技术示范和新发现大型资源基地技术经济概略性评价,着力开展支撑经济发展的主要矿产禀赋调查和可利用性综合调查评价。开展大型盆地资源综合调查评价,建立资源空间分布的三维模型。
四是推进重要经济区城市群综合地质调查。以京津冀、长江经济带、泛珠三角、丝绸之路境内段、东北老工业基地为重点,为国家和区域国土规划、城市群规划、重大工程建设规划等提供支撑服务。
五是国土空间优化和利用。开展土地质量地质调查及自然资源综合调查、监测与评价,建立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体系,为永久基本农田、城市边界、生态保护三条红线的科学划定提供依据,为区域经济发展统筹资源、产业、生态,统筹产业聚集度、密度提供依据。
六是强化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与防治。以建设地质灾害信息系统为核心,以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为重点,科学部署地质灾害调查监测工作。优先在南北活动构造带、重大工程建设规划区、人口密集区和山区城镇开展地质灾害调查、监测与预警。
七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地质调查。以建设全国地下水信息系统为核心,瞄准干旱缺水区、生态脆弱区和地下水环境问题突出区,开展集中连片扶贫区与革命老区、大型能源基地、西北干旱盆地重点地区、青藏高原重点地区以及岩溶地区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综合调查,开展主要含水层水质综合调查评价,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扶贫攻坚、生态文明建设等国家目标提供支撑。
八是加强海洋地质、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调查评价。完成管辖海域1∶100万、重点海域1∶25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开展海岸带综合地质调查,构建海岸带地质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立海洋地质信息社会化服务体系;进行管辖外海域地质和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在重点海域取得油气资源调查新发现、新突破;加快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勘查和试开采步伐,为新型能源早日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作者系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