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建设 >职工作品 >

母亲教给我的“孝经”

来源:尚文娟  发布时间:2016年10月18日  浏览次数: 9778

打印

       孝是人道第一步,孝是中华传统文化提倡的行为,是儿女为了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对父母的一种顺,一种敬。

       如果说我对父母、公婆还算孝顺的话,那是源于小时候对母亲孝顺长辈行为的耳濡目染。

       母亲没有用过高深的道理教诲我,却让我深刻记忆她对爷爷的孝顺。

       爷爷的生卒年是1900年—1993年,于清朝末期在山东出生,一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战乱中度过的。晚年的时候来到了东北,我出生的时候爷爷已经八十岁了。对于小时候的清晰记忆就是,爷爷喜欢喝开水,早一壶,晚一壶。所以早上母亲都是很早起床,烧好了水去叫爷爷起床喝。然后母亲去做早饭,等早饭做好端到桌子上了,再去喊一声:“爹,吃饭啦。”

       那个年代的农村,普遍家庭条件不好。父亲是独生子,很小就去学医,结婚后没多久又去读书,爷爷年纪又大干不了重体力活。母亲一进门便承担起了家里的生活担子,早晚照顾爷爷和后来的我的起居、洗衣服做饭、白天种菜种地,碰到活儿多的时候,一天都睡不上几个小时的觉。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母亲仍是把爷爷照顾的很好。白天出去干了一天的活,晚上要赶紧赶回来烧好了开水再去做饭,饭做好了还是去喊爷爷上桌吃饭。等把我和爷爷都安顿好了,母亲要洗碗、洗衣服、或者是做些缝缝补补的那些家务。

       后来,我大一些了,喊爷爷吃饭的事就由我来做了,但是每天饭好之后,母亲还是要嘱咐一句:去,喊爷爷吃饭。再后来,我也学会了烧开水。还记得那是一把外表烧的碳黑的铜壶,细长的壶嘴,每次烧水的时候我都是蹲在火炉旁和爷爷边唠嗑边看着水壶的变化,直到壶嘴连续冒出柱状的蒸汽,水就烧开了。慢慢的,我又学会做了很多事。

       爷爷92岁那年,他患了中风,并卧床一年,在这一年当中,我跟着妈妈一起照顾爷爷。记得妈妈说:“你爷爷一辈子喜欢干净,如今躺在床上了也要把他伺候的干净些。”直到后面去世,他的身上都没有生褥疮。

       爷爷还有一个喜好就是吃零食,在那个拮据的年代,妈妈都是限制给我一个月买一次饼干吃,却时不时的买给爷爷吃。在他生病的那段日子,爷爷几乎吃遍了食杂店卖的所有零食,每次去给他买的时候,妈妈都嘱咐换新花样,估计是要尽量满足一个即将走到生命尽头的老人的胃口吧。也是在那个时候,我特别祈盼爷爷能多活几年,等我挣钱了给他买多多的零食。最终,爷爷还是在卧床了一年多以后,在家安详的离世了,享年93岁,那一年我13岁。

       直到现在,当我每次走进超市的时候,看到玲琅满目的食品,就想起我的爷爷,心想,如果爷爷能活到现在该多好啊,我可以让他吃到各种各样美味的零食。

       人的寿命终究是有限的,如今我的父亲母亲也老了,若不想在他们百年之后留下些许遗憾,就该珍惜当下,极早的尽孝。他们是活着的“爷爷”,以后我们也会成为“爷爷”。

       “孝顺不孝顺,一辈儿留一辈儿。”这是小的时候,母亲常教我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