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专栏 >活动专栏 >西藏征文岁月 >文字报道 >

第一次进藏路途怀想

来源:作者:DZ12A5  发布时间:2013年02月27日  浏览次数: 1889

打印

     为了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及我院西部地质找矿的战略转移,2003年我主动请缨去西藏参与地质工作,这也是我人生第一次进藏。4月28日,西藏项目组在副院长张建平的带队下,一行8人乘坐一部装满行囊的越野车,在单位领导、同事和亲人的目送下,徐徐驶出院部,开始我人生激情行程。
    经过四天的行程,5月1日我们一行人到达青海省格尔木市。按事前行程安排,项目组在格尔木停留一天休整和补充粮油。格尔木市区位于柴达木盆地中南部格尔木河冲积平原上,市区平均海拔3569米。
    一路的颠簸都未曾感到不适,等到晚上休息的时候,我开始感觉到心脏跳动加快,呼吸急促,头稍微有点痛,这时我意识到身体开始有点反应了。因此,格尔木的第一个晚上睡眠就不是很好。第二天起床后就有同事感到不适去挂吊瓶了。而这时的我感觉还能撑的住,也就没声张,还和大伙一起去补充粮油了。
    经过了一天的简单休整,我以为我的不适感会慢慢好起来,没想到的是到了深夜的时候更加的严重了,这时的我头痛的如针刺一般,还伴着强烈的神经跳动,那怕动一下就好像要炸开了一样。渐渐的我的心理开始紧张,开始担心身体能否承受昆仑山脉高原缺氧,我不敢睡,并且也睡不着,开始胡思乱想起来,越想越可怕,想到妻子,想到孩子,想到要是熬不过今晚,连个话还没有捞着给家人说呢,那么可爱的儿子还不到10岁就……想到这里我就不敢再想下去了,顿时鼻子一阵酸楚。不,我不能这么绝望,我不能就这样留在格尔木,我还要看到我的老婆孩子呢,再说我也不能在同事面前这么丢人不是?要说老天有时就是爱捉弄人,也许是我太过专注的去想了,也许是太疲劳了,竟不知不觉的睡了过去。
    5月2日,我们开始向西藏挺进,开始明显感觉到昆仑山脉高原的寒冷,随着海拔高度的提升,大雪纷飞,雪域高原白茫茫自然景象展现眼前,身体要经受迥异的自然环境考验。中午行车到五道梁,发现几排村舍完全被大雪掩盖,我们一行下车找到一家小饭店,寒冷的气候,我们一行鱼贯进店取暖叫饭,窗户紧闭并棉布包裹,因为寒冷,我急忙靠近煤炉取暖,突然煤气扑面而来,本来高原稀薄空气含氧气量就少加上密封的小店,我顿感呼吸困难,嘴唇发紫,面容发红,严重缺氧,一下子晕倒,同事黄永红,江化寨等同事急忙架着我往店舍外跑,赶紧打开车上备用的氧气瓶,急忙给我吸氧,团队集体互助救难精神体现无余。
    进过这次意外事故,加重了我的心里负担,于是我顾虑重重,思想上又增加了高原的恐惧,加重了我的高原反应。越野车孤单缓慢的在昆仑山脉蛇行,我心理忐忑坐在车上,不敢下车走动,除了喝水还是喝水,无暇顾及车外的美丽风景,顿感时间的缓慢,生命的脆弱,异土他乡,我默默祈祷快到拉萨吧。
    我们飞越海拔5231米的唐古拉山口开始下降到达那曲县,看到同事进店吃饭,我还心有余悸而无法排除煤气味的心里障碍。经过二十多小时的长途跋涉,5月3日我们还算顺利到达目的地---山南地区。
    稍作休息一天,组长王少怀安排我和气车伺机黄永红去寻找住宿,由于寻找住宿,增加了运动量,晚上开始缺氧头痛,由于思想上对高原工作准备不足,加上路途意外的煤气中毒,我倍感恐惧,进医院住院是我克服高原反应恐惧感的救命稻草,在同事江化寨陪伴下,我住院检查,住了一晚上医院、吸了一晚上的氧气、想了一晚上的人生事。第二天我明白的,我必须克服高原反应恐惧感,作为我西藏地质工作的起点,我克服心里了高原反应障碍,第二天我就出院。
    领导张建平副院长一直在关心我,他一直在等着我身体适应情况,在他决定离开西藏行程前给我打了一个电话“林金灯,如果不适应高原地质工作就跟我回去”我回答说“张副院长,我决定留下来,我不会给我中冶二勘院丢人,我能克服也能干好西藏地质工作”就是这种信念促动我一直坚守自己西藏的工作岗位,在西藏一干就是8年并且在西藏工作我有二年跨年度收队,按年平均算,我在西藏每年单年工作的时间是最长的。这几年除了年关新年,我几乎没和家人过一次节假日,也没有陪儿子过过一个暑假。
    第三天,在组长王少怀的带领下,我们西藏项目组开始艰苦卓绝的野外地质工作,先是努日(劣布)矿区普查:在努日(劣布)矿区普查工作中,项目组先是做矿区物探扫面,2003年努日(劣布)矿区还没现在钻机盘山路,在矿区南矿段地表大面积被风成沙覆盖,物探中梯剖面测量要走直线,在风成沙覆盖区,爬山上一步要退下二步,极耗体能。有一天在风成沙覆盖最厚的南矿段做物探中梯剖面测量,我背接收仪,陈自康看发射仪,江化寨拿移动极,在风成沙覆盖最厚的南矿段在太阳光的烘烤下艰难的直线爬行,爬到下午时,在离山顶终点还有一个点(10米),随身带的水和干粮都没了,实在没体能,我瘫倒在沙堆下,把接收仪扔给走在我前面10米远的江化寨接着测最后一个物探点,就是这样在人员严重不足的情况下,硬扛下努日(劣布)矿区物探中梯扫面工作,并发现大面积的物探高激化率异常区带,为下步工程部署打下良好基础。
    后来我又先后参与到我院其他的十多个探矿权区的预查和踏勘工作中。
    在普隆普夏矿区预查中,人员有王少怀、林金灯、江化寨、江善元,组长是王少怀。王少怀身高体重,并有严重的糖尿病,他爬山要比我们体瘦的人要付出加倍的体能,为了加快野外工作进度,有一天,我们四人四条线路,我们三条线路下午顺利回到驻地,我们开始自己动手煮饭,饭都煮好了,左等右等,没看到组长王少怀,我们一直等到天黑了,还没见到他的踪影,天都很黑了,我们开始害怕了,我们开始分头去找,我和司机罗布(外聘)开车到很远的他起点去满山遍野去喊,没回音,又开车到他可能的下山路线去喊也没见人影,这时我们心中害怕死了,当我们开车一路寻找时,发现了他路回的人影,一问,他忘了带手表、GPS和手机,忘了时间,不知不觉天黑了,但回驻地的路还很遥远。
    在拉萨外围矿区预查中,那时已经是年底天气冷了,我本肠胃就不好,西藏面食本来煮的不易熟,我当天吃了就拉肚子,可我没说,怕影响工作进度,连拉了6天,我还坚持出野外爬山到最后矿区预查结束,不知道在山上内裤有多脏!
    接下来就是努日(劣布)矿区、双步结热矿区、曲水-桑日一带铜金矿资源评价的项目立项,为我院争取国家地勘项目经费并都获得成功立下汗马功劳。2003年国家地勘项目经费立项并都获得成功意义重大,为我院能在西藏地质工作的延续并在地质找矿获得重大突破创造坚实的经济技术基础。
    2004年“西藏项目组”共承担3个国家地质勘查项目,工作区均在山南地区。“西藏项目组”原班人马共9人(包括三位司机),划分三个项目组,每个项目组3人。总负责人是方树元(副),他负责三个项目工作的协调及西藏我院矿权的管理。项目组采取只定项目组长,不定组员,即是项目组长又是组员的管理模式。于是这三个项目组共同承担了3个国家地质勘查项目的工作量,其劳动强度可想而知。我承担的项目是《西藏自治区乃东县双步结热矿区铜矿普查》(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补偿费矿产勘查项目)并在此项目担任组长。
    2004年末,3个国家地质勘查项目野外地表工作接近收关阶段,剩下钻探工程在施工。此时“西藏项目组”在“冈底斯斑岩型铜钼成矿带北亚带”上的拉萨市达孜县德庆镇新仓村羌堆矿区申请了一块新矿权,面积39.95km2。冈底斯斑岩型铜钼成矿带为西藏重要成矿区带之一,西藏著名的“五朵金花”大型超大型铜多金属矿均分布在冈底斯斑岩型铜钼成矿带上,我在分析区带成矿规律的基础上,类比毗邻的“五朵金花”之一的驱龙铜矿的找矿经验,判断新立矿权区(羌堆铜矿区)应该会有类似毗邻的驱龙铜矿的成矿条件,主动向总负责人方树元请缨,以我为项目组长,陈自康、陈德贵为组员,司机罗布(外聘),一组共四人,由山南地区驻地当天赶到拉萨市达孜县德庆镇。第二天,我雇了当地三个民工,我们三个技术人员各带一个民工,每天分三条路线,线距200米,在我院羌堆探矿权区内由南到北拉网式踏勘。踏勘前三天,我们三人均无找到矿化的线索,由于接近年底,西藏开始风大,气候也转冷,加上羌堆矿区山脊海拔均超出5000米,老同事陈自康开始在高海拔风吹下,开始头痛和稍微发烧,我开始有点忧心重重,担心陈自康的身体吃不消,这样也搞的我策夜难眠。探矿权区共39.95km2还没跑完,羌堆探矿权区找矿前景就无法评价,我心不甘。第四天,我和陈自康、陈德贵商量,我决定今天最后跑一天,如果还没找到找矿线索,下山后就撤回到山南驻地。我安排老同事陈自康跑海拔低的羌堆沟口,陈德贵跑羌堆山脊,我跑最远最后一条高海拔线路。下山后我们三人同时在羌堆沟口集中,陈自康采集到羌堆沟口铜矿石标本,陈德贵采集到羌堆山脊铜矿石标本,他们二人都交给我看,我一看就断定找到了铜矿化富集区。第五天我们三人集中在羌堆沟口和山脊铜矿化富集区系统采集铜矿石样品。
    第六天我们三人带着铜矿石样品回到了山南驻地,一到山南驻地,我就给中冶二勘院总工黄树峰通了电话,建议羌堆铜矿区申请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补偿费矿产勘查项目立项,总工黄树峰同意了我的建议,并给我一周的期限,我接受了总工黄树峰任务,白天上山照看双步结热矿区铜矿区钻探施工,晚上在山南驻地加班执笔做《西藏自治区达孜县新仓矿区铜矿普查立项申请书》(与江善元执笔的《西藏自治区桑日县明则铜矿普查立项申请书》同时上报),上报总局后,《西藏自治区达孜县新仓矿区铜矿普查立项申请书》受到专家好评,但由于总局项目有限,当年度立项未报批。
    该项目拖到2005年增报了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补偿费矿产勘查项目立项,这年,已经由总工升任为院长的黄树峰第一次抵到西藏,他一下飞机第二天便不顾西藏高原自然条件亲临羌堆铜矿区,仔细观看了羌堆铜矿区矿体分布规律,下山后亲自指导我编写《西藏自治区达孜县新仓矿区铜矿普查立项申请书》(2005年),我们二人在拉萨连续做了三天三夜,申请书做完后已是第四天早晨了,第四天早晨天刚蒙蒙亮,我刚从拉萨电脑制图室摇晃出来要回到宾馆休息,由于边走边睡,一下拌倒在宾馆铁门边,至今我的大腿还留下伤疤。根据国土资发[2006]293号文,新仓矿区2006年获矿产资源补偿费矿产勘查项目立项,项目经费200万。
    工作上能有所收获,辛苦点也值了,我不断的这样安慰自己。
    就是这一年,“西藏项目组” 共承担实施了3个国家地质勘查项目,地质技术人员只有6人,钻探工程未能如期完工,为了站好最后一班岗,2004年的元旦我是在西藏过的。直到现在我还能清楚的记得那时的情景:寒冷的冬天,一个人在西藏,当看到窗外的冰雪和落叶被西北风裹挟着四处纷飞的时候,那种举目无亲似的孤独和远离家乡的凄凉不禁油然而生。可是最后我还是选择了坚持。
    从2004年我带组第一次进羌堆铜矿区到2007年止,羌堆铜矿区累计申请国家地勘经费1539.73万元。2010年羌堆铜矿区我估算了铜金属资源量(333+334)13.66万t(达到中型矿床规模),矿床平均品位:Cu 0.71%,并获西藏国土厅评估中心组织的专家评审通过,是我院在西藏交的第一份普查报告。初步认为矿床成因类型属矽卡岩型与斑岩复合型矿床,上部主要表现为矽卡岩型矿化特点,而往深部则明显地显示了斑岩型矿化特征。表明该矿床深部具有良好的斑岩型铜(钼)矿找矿远景。
    ……
    忆往事峥嵘岁月。总结出:“西藏地质工作是我人生经历的一大财富,我幸运我融入西藏团队,并为中冶二勘院创造财富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