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专栏 >活动专栏 >西藏征文岁月 >文字报道 >

赴藏散记

来源:DZ12A18  发布时间:2013年04月27日  浏览次数: 8147

打印

    为响应总局西部开发部署,二局、二院从2002年起在争取了西藏项目后投入了相当的精力、财力,在装备上作了能做到的最好配置,毕竟特殊条件下不能不作许多特殊的考虑。我有幸在2003年完成此行,目的地----山南地区*
    一
 
    7月19日,感觉是个“给了阳光就灿烂”的日子。我们踏上了进藏的征途。历史是进步的,当年文成公主进藏,从西安到拉萨走了二年,1951年班禅大师从北京回拉萨走了159天,现在从成都到拉萨飞1小时40分到。
9:20我们在拉萨贡嘎机场落地。项目组的一帮年青人早已在候机大楼外守候,因为排查“非典”,人员暂时还不能放行,隔着玻璃窗的他们连连打着手势,高兴地举着照相机对着我们照个不停,还大喊大叫的,可我听不见他们喊什么。出候机楼大门,罗布为我们献上了哈达,随之他们不由分说夺下行李,告诫说,现在只能“空手、慢行”,我不知落地后还有这番“交通规则”,不服气地想违反,但最终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办,他们来了三个月,自然早已适应。
 
    丰田越野车出发了,这是最好的越野车之一,在西藏却随处可见。永红也是最好的司机之一。不要忘记,司机是项目组出野外的的命根子。
    贡嘎机场到拉萨市区90多公里,路挺好,车可以开得飞快。和福州比,拉萨自然凉爽多了,哪来的什么反应?明明很好嘛,我开始自信,这种自信的感觉只保持到住所住下后,约6个小时。午饭13:30,吃完饭回到房间想躺一会,闭上眼不知过了多长时间,突然感觉变了,鞋没顾上穿就直奔那该去的地方,哇得一声来了个翻江倒海(后来的几天,我看到雅鲁藏布江在穿越峡谷时的情景,有种特别的感受),等回神来才开始大口喘气,这才是踏上西藏土地的感觉!虽说不是那么美妙。照照镜子,尊容本来就不好,现在嘴唇又是紫的,想想该留下点什么,于是摆上相机自拍了一张,很无奈、很悲壮的模样。福建地勘局项目检查组已来了一周,晚上宴请我们一行,吃饭在这时好象成了苦差事,勉强吃了一口,还是阻挡不住,这次没还奔到那地呢,那是感觉相当地丢份。后来我们马上总结经验,最简单一条,不要老想着。人嘛,是要有点精神。
 
    当我们爬山的时候,随着海拔的升高,空气会变得越来越稀薄,氧气含量也会相对减少。人体机能感触到吸入氧气不足时,会自动增加红血球进行调节。但如果这个过程太快,身体一时无法适应过来,就会出现高原反应,主要表现是头痛、头晕、气喘、胸闷、心跳加快、嘴唇发紫等等,一般人都会出现这些缺氧反应,无非有人症状轻,有人症状重些。但只要平常自身没有心肺脑和血液系统疾病,进藏前没有感冒等,不会有什么问题,剩下的就是自我调节,不要想太多。说没反应不是实事求是,就是藏民到平地上返回时也要经过适应。
 
    进藏的几条经验:
    1、一开始就必须慢行,要始终坚持,不能忘乎所以,这是基本规律。
    2、多喝水,多吃水果,只要吃的下。
    3、衣服宁可多穿。
    4、要开心。


    二


    西藏,在唐代称“吐蕃”,元、明时称“乌斯藏”,清代始称“藏”。西藏总人口261多万。拉萨市包括所辖7个县有40多万人口。西藏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气压只有海平面的一半,空气密度、含氧量只有平地上的60%多。因为尘埃和水汽含量少,所以大气透明度高,光幅射强烈,日温差大,年温差较小,藏北高原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藏南谷地平均海拔3500米左右,藏东峡谷区平均海拔3500米以下。我们要去的地方处于藏南谷地。
 
    西藏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地理环境特殊。根据资料,国家紧缺矿产铬、铜在西藏不但储量大,而且品位高。现在主要是基础地质工作程度低,矿产勘查投入不足,现阶段提交的资源储量级别较低。铬矿储量只能保障15年,铜矿具有巨大开发潜力,远景储量居全国第二位。预期到2005年新增铜资源量300万吨,同时要实现勘查评价的重大突破。制约西藏矿业的因素一是基础设施,二是资金投入。
 

    *铜矿普查项目是总局时时刻刻在盯着的项目。地质找矿战略西移,是抓住机遇,面向市场,加强地勘工作的重要举措。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这个机遇,发展自己,是个长期的任务。国家地质工作投入的60%到西部,国土资源大调查搞了24个重要成矿区,其中16个在西部;全国45种主要矿种,有20种在西部,有一半储量集中在西部。西部地质工作程度比较低,相对来讲找矿成本比较高,有市场需求。

    二院2002年争取了国家风险勘查项目,与西藏第二地质大队合作,勘查劣布铜矿,主要进行了探槽施工,矿化带进行了地表控制。2003年该点争取了总局资源补偿费项目,在后来会见第二地质大队队长时,夏队长对项目工作也赞赏不已。另外我们在中国地质调查局拉萨工作站了解到,工作站对我们的项目开展给予了很大帮助。福建地质调查院也在西藏开展了项目,兄弟单位之间更是互相帮助。既然能走出来,还愁找不到朋友。
 
    我们一行离开西藏后半个月,项目组又赴新区开展工作,那儿的海拔要更高些,交通也不便利,住所是藏民居,没电没通讯,没菜时罗布就去打鱼,他们调侃地说是过原始社会生活。近一个月的时间里,他们的填图路线最高进入海拔5423米,相对高差1500米,差不多是中国冶勘填图的最高路线,那儿是茫茫雪山尽在眼前,寒风刺骨,冰雪交加,不时有冰雹,气压不到正常值的一半,往返用时九个多小时,但发现了很好的矿化线索,于是大量取样,有了工作收获大家比什么都高兴。不过得到这样地方的矿区,可能是残酷的现实。对此,项目组负责人说,青藏高原地质的奥秘就象皑皑白雪覆盖的冈底斯山主峰冈仁波齐峰一样神秘,要揭示她需要像朝圣者那样经过不断的努力与探索,希望我们是开头。
 
    三
 
    二天后,我们出发往山南,190多公里路程。这时的自信又多了一些。
    山南因位于念青唐古拉山脉南部而得名,山南地区人口25万。山南是藏民族、藏文化的发祥地。项目组在泽当镇租用了一家单位招待所的几间房。从这里出发往矿区13公里。
 
    越野车在河谷间的简易道路上蹦跳着,河谷间夹带着大片绿地,树林、草地、溪水,青稞、油菜、畜群相映成趣。这里的藏民就靠着这块绿地生衍繁息,绿地是他们的命根子。眺望四周群山,看不出高大,然而项目组负责人告诉我,最近处的高山已是海拔5000米。由于空气透明度高,视野开阔,给人的视觉误差很大,我们要走过一段越野车进不了的地方到矿区的山脚下,看去只几百米路程,其实是2公里。

    钻机在海拔3800多米的山坡上,当时搬运钻机上山动用了130多个民工。看着近在咫尺的钻机,我想先走着瞧吧,上了一个缓坡,就有一种“欲罢不能”的感觉,我想我非上去不行,240多米高差,走了一个小时多一些,要知道,坡度都差不多,登福州鼓山600多米高差,我还用不了一个小时。站在海拔3800多米的钻机旁,兴奋地向着山下的他们大喊大叫,这里没有雪山,否则是忌讳的。下山路线我们选择了沙坡地,这就容易多了,这里的山坡有许多是风成沙地,颇为松软,踏上去整个鞋都陷进去,你可以准备作飞跑的状态,当然是跑不起来,但已不费劲了。但如果沿这种沙地上山可是个要命的事,走一步要退大半步,还让你大口喘气,项目组在作物探测线时就碰上,但他们必须沿直线走。我们在后来的几天里出野外时也没能避开沙地,只有硬着头皮上,尝到了那是个什么滋味,必须严格遵守慢行的“交通规则”,否则真是让你“喘不了兜着走”。
 
    *一带是全藏蒸发量最大的地方。有时夜里下了雨,早上起来一看一点痕迹都没有。人的“蒸发量”自然也很大,我穿了一件稍厚的夹克,在野外强烈阳光下居然一点不出汗,但时时感觉口渴,每天的饮水量很大,为此我们出野外都准备了一个大背水壶,充分发挥了作用。看不见的阳光紫外线也确实厉害,有一天是七个小时在野外,自然是毫无遮拦,尽管戴着太阳帽、墨镜,回来坐在车上凉快下来我就感到鼻子嘴巴上火辣辣的,回来一照镜子,晒黑了那么一大块,象狗熊似的。不过这比别的什么难受要好得多,有一天我们经过那山下的村子,不知哪家老乡偏偏把一只藏獒拴在路边,那家伙看见我们就猛扑上来,又被铁链狠狠拉回去。我们几个人心都猛地跳了一下,那是生理上极不舒服的感觉,如果在平地上我们可能在体态上会有本能的反应,还不至于心跳得那么厉害。回来时我们不走那地方,绕道去吧。
 
    四
 
    项目组的同志们没有更多的条件,白天上山,其他时间就在床上放上图板摊开资料作整理。自康是年龄最大的一位,他已经不算年青人了,几个月下来,还是笑呵呵,不过有时也想心思,他的个人负担自然比别人要重些,物探作业他独挡了一面。永红有一把手艺,还会腌泡菜,自己制作工艺品。不一一数落。
 
    罗布是个好人,和我同岁,整天笑呵呵的,给项目组带来了欢乐。那天,有一组出去考察矿点半天不回,罗布就开始嘀咕,我们一商量,马上开车去找,把皮卡车开得飞快,他知道在什么地方,也得益于他说藏语,找了二个山沟,远远看见丰田越野向我们开来,这时已晰晰下起小雨。有一次我冒了一句说,罗布什么时候上你家参观参观。后来的几天,罗布悄悄问旁人,我什么时候去他家。当然,成行时,罗布高兴地按习俗让我喝了三杯青稞酒,带我参观了他那170平米的藏式居所及祖传家宝。他很自豪。有时找罗布学藏语,吃饭、睡觉、再见等等,会了不少,就用来打趣开心。
 
    有一天我们上山临时请了一个藏族小民工,名叫达娃次仁,23岁,长着一头自然卷发,只能说几句汉语,我教他汉语,但他没有耐心学,我送他一把小梳子,他高兴地拿在手上梳个不停,爬起山来我们没法和他比,我们一说休息,他也比我们坐下的快,让他背我们的干粮包,一天15元工钱。
 
    藏民的劳作是辛苦的,在矿区周边的农田没有看到什么农机具,正值青稞的收割时节,我们看到一户一户的人家分散在田间,不时传来一两声藏歌,不亚于演员的歌喉,不过有时我也听到“大花轿”之类的歌。在野外还目睹了典型的藏民放牧生活,牦牛驮着牦牛毛帐篷,赶着牛羊群,遇到草场就停住,搭起帐篷,用石块在帐篷边圈一个畜圈,一住几个月,再拔起帐篷换个地方。
 
    藏族民风淳朴,高原风光自美不胜收,藏南谷地位于冈底斯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之间,这一带分布着许多河谷平地和湖盆谷地。山口、路隘、桥头随处可见经幡飘扬,每个藏民居的四角也都插着经幡,每年过年时换一次。野外途中我们见到了野兔在车旁奔跑,羚羊在山坡上出没,野鹿窜上公路,一只金雕飞来落在我们车前方,一群秃鹫在山间盘旋,下车方便时,草地上的草原鼠就在洞口探头探脑。
 
    有人问我到西藏有何感想,和不少人一样,很难用一句话说得清,我只有说藏民族真伟大。和这样的民族百姓溶合在一起,我们的项目组同志们也很了不起,他们在二局地质找矿史上树起了一面新的旗帜,在需要大力转变观念的今天还有别样的意义。
 
    到过西藏的人回来后总免不了要发一番感慨,我也不能免俗。曾有人去了西藏,回来后夜夜都做梦,我也还是不能免,半个月不能回心转意。暂且先记下这点回忆,献给西藏*铜矿普查项目组及为二局挺进西部作出努力的同志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