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行业信息 >

大整合 大投入 大突破——我国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纪实

来源:国土资源报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08日  浏览次数: 1471

打印

    2011年10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2011~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吹响了举全国之力实现找矿突破的号角。

  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是立足国内保障资源需求的重要举措,其最大的特色在于坚持全新的机制,由国家财政投入基础性工作,通过打造市场导向的制度平台,使各类社会资金作为投资主体进入风险勘查市场,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实现找矿突破。

  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以来,国土资源部坚持深化探索创新,完善有关政策,努力营造良好的环境,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目前,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开局良好,全国的地质找矿工作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

  实现新形势下找矿突破的条件已经具备 

  随着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推进,矿产资源供不应求的情势日益加剧。近15年来,中国矿产资源消费保持两位数增长,石油、铁、铜、铝、钾盐等大宗矿产的进口量大幅攀升,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相关统计资料显示,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煤炭、钢铁、氧化铝、铜、铅、锌等大宗矿产消耗量最大的国家。

  今后10年~20年,是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时期,也是世界上新兴国家发展的提速期。按照现有查明资源储量与预测需求量分析,中国对石油、铁、铜、铝、钾盐等大宗矿产品的对外依存度,仍将处于高位。因此,在坚持“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同时,必须立足国内,加强国内矿产资源勘查,提高保障能力。

  中国矿产资源潜力巨大。但是,根据资源预测与评价结果分析,中国重要矿产资源总体查明程度不高。其中,石油查明程度35.5%,天然气仅17.9%,煤炭25.9%,铁、铜、铝等预测资源量是已查明资源量的2倍~3倍。资源潜力调查表明,在支撑全国80%以上产能的1010座大中型矿山中,近一半矿山深部和外围仍具有进一步的找矿潜力。

  1999年,国土资源部启动实施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专项。12年地质大调查,全面评价了我国重点矿种资源潜力,深化了对19个重要成矿区带的地质认识,新发现和评价矿产地900余处,新增大批矿产资源量,形成10个可供国家规划和建设的大型资源基地,圈定了一大批矿产资源富集区和远景区;首次在我国陆域和海域均成功钻获天然气水合物样品,圈定海域重要含油气盆地38个,调查评价陆域四大油气新区资源前景取得显著进展;巩固扩大了五大传统矿产资源基地产能基础,有效引导和促进了全国矿业勘查发展,推动了我国资源勘查开发格局和产业布局优化。

  2009年,国土资源部在组织全国国土资源系统、地勘行业开展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活动的基础上,探索、总结、提出了“公益先行、商业跟进、基金衔接、整装勘查、快速突破”的地质找矿新机制。

  同时,经过近几年的探索,中国基础地质调查工作程度显著提高,科技支撑能力不断增强,利用境外资源呈现良好态势,地质找矿机制创新初见成效,以社会资金为主的矿产勘查投入连年大幅增长,地质找矿多元化投入格局基本形成,实现新形势下找矿突破的条件已经具备。

  大调查、大讨论孕育大突破。国土资源部于2010年11月正式启动了《纲要》的编制工作。在编制过程中,广泛征求了有关部门、地方和专家的意见,进行了反复沟通、协调,经不断修改完善,并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全国生态功能区划等相关规划充分衔接。《纲要》于2011年10月19日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后经国务院办公厅转发。

  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是中央为保障现代化建设全局而作出的重要战略决策;是努力提高资源保障能力的重大举措;是确保我国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是加快将矿产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打造市场导向的制度平台,以大投入促大突破 

  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总体目标,是用8年~10年时间,实现主要含油气盆地、重要矿产资源整装勘查区、老矿山深部和外围找矿突破,实现重点成矿区带找矿远景区的找矿发现,形成一批重要矿产资源战略接续区,建立重要矿产资源储备体系;结合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区域产业布局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矿产资源产业向西部地区转移、矿产资源勘查向海域和境外拓展;促进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和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完成矿产资源综合勘查评价,推进地质矿产勘查开发体制机制改革,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有力的资源保障和产业支撑。其阶段目标,是用3年时间,实现地质找矿重大进展,用5年时间实现地质找矿重大突破,用8年~10年时间,重塑矿产勘查开发格局。

  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现了全覆盖。一方面,在空间上囊括了陆域、海域,东(中)部、西部,国内、国外,老区、新区;另一方面,实现了重要矿产资源的全覆盖,既部署了对石油、天然气等常规能源资源的勘查,又强调煤层气、页岩气、天然气水合物等非常规能源的勘查;既安排对大宗紧缺矿产资源的勘查,又突出对新兴材料资源的勘查。同时,在加快勘查新矿产资源、增加资源储备的基础上,强调加强对已有矿产资源的节约与综合利用。

  与以往的专项、规划和工程相比,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最大的特色,在于用全新的机制实现找矿突破。

  具体做法是:在投入机制上,由国家财政投入基础性工作,通过打造市场导向的制度平台,使各类社会资金作为投资主体进入风险勘查市场,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实现找矿突破。

  各地的实践经验表明,这种新机制能够有效地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特别是大型企业的投资积极性,有助于迅速增加资源储量,形成新的资源基地,增强资源保障能力。

  国土资源部提出,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实施过程中,将始终坚持深化探索创新,使现有的政策、措施更加完善。

  一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地质工作规律。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就是中央、地方、企业联动,公益性地质工作与商业性地质工作以及勘查基金衔接,矿产勘查与开发结合,地质找矿、矿业权配置与地勘单位改革发展相配合。

  遵循地质工作规律,就是找新区,挖老点,上项目,走出去,依靠科技和人才。

  在遵循这两个规律的基础上,合理布局找矿突破工作。19个重要成矿区带、47片整装勘查区和391个重点勘查区,多工种、多技术、多手段、多目标地进行综合部署,力争取得大量的找矿信息,提炼出一批选区供整装勘查。工作上要争取把点拉成线,把线扩成面,扩大找矿成果。

  二是坚持并完善地质找矿新机制。使地质找矿新机制各个环节的衔接、相关方面的互动,在实践中不断地细化、实化、具体化。

  三是探索矿业权制度改革,加强矿业权市场建设。形成透明、公平的交易规则,实现矿业权、矿业资本和矿业技术服务的市场配置,建立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与此同时,要加强服务和监管,特别是要加强市场的诚信体系建设。

  四是加强科学技术创新。加强综合研究,创新地质找矿理论和勘查技术,开辟新的找矿空间。注重应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装备,加强人才培养,依靠科技进步,推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

  五是统筹兼顾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提高标准,提高门槛,严格准入,促使勘查开发企业用最新的理念、管理、装备和技术从事勘查开发活动。同时,还要处理好开发企业与当地政府、民众的关系,建设和谐矿区;处理好开源和节流的关系,促进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

  营造良好环境,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力量 

  为推进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实施,营造良好的环境,今年2月~3月,国土资源部连续组织召开了多个座谈会。

  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部分企业和地勘单位座谈会上,国土资源部号召地勘单位和矿业企业要充满信心,积极投身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提出在整装勘查区内矿业权出让过程中,要坚持“三优先”原则,即敢于风险钻探的优先,探采一体化的优先,资本和技术相结合的优先。企业可以自主组建勘查单位,申请勘查资质,也可以与有资质的地勘单位合作,实现资本和技术的结合。

  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国土资源部明确提出,在公益性地质工作发现、筛选的找矿有利靶区内,只要企业和社会资金愿意投入的,尽可能让企业和社会资金介入,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尊重市场规律,政府不与市场争权,不与企业争利。

  国土资源部还提出了鼓励社会资金投入矿产勘查的具体措施:一是加强公益性地质工作,降低找矿风险。服务是公益性地质工作的核心定位,不以追求自身找矿发现为目标,而以繁荣勘查市场、推动社会资金取得找矿发现为目标。二是完善矿业权市场和勘查服务市场。通过竞争方式,公开、公平地引入有实力的矿业企业和地勘单位参与勘查,着力打造竞争开放、规范有序的勘查市场。三是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切实保护矿业权人的合法权益。同时,国土资源部表示,将积极构建平台,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与联系,并帮助企业协调解决找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院士座谈会上,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提出五点要求:一是要把握需求,加强基础理论研究。要针对重点矿种勘查,在新类型、新模式、新层位找矿,老矿山深部和外围找矿,以及非常规矿产勘查,战略性新兴产业矿产勘查等方面,梳理出基础理论研究的需求。

  二是要挖掘潜力,加强对现有资料成果的开发、总结和提炼。要将海量的资料和数据,进行集成化和产业化建设;利用好三项调查,特别是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的成果;总结好一些重要成矿带的找矿突破;总结好老矿山深部和外围找矿的成果和经验。

  三是要综合汇总,加强对现有科技成果的推介。及时梳理地质找矿理论、技术、方法、装备、人才方面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把这些信息反馈给厂家,由厂家、地勘单位、科研院所等一起攻关,解决问题。

  四是探索创新,打造“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平台。要创新体制机制,运用好多种载体,要着眼于理论、技术、方法、装备、人才方面的重大问题,多技术、多方法、多兵种综合部署,政府、企业、院校、科研院所、地勘单位共同发力,突破瓶颈,破解难题。

  五是共同努力,推进人才队伍建设。要加强院校教育培养、野外一线锻炼成长、经常性再教育,特别是与时俱进的人才培养流动机制的建设。

  找矿突破初见眉目,地质找矿取得一批重要成果 

  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开局良好,地质找矿工作呈现出可喜局面,为3年目标的实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今年4月,国土资源部召开了全国整装勘查推进会,评估整装勘查实施情况,跟踪汇总勘查进展与成果,分享交流各地的好经验、好做法,研究解决工作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

  据统计,2011年全国47个整装勘查区地质勘查总投入60.21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12.54亿元,地方财政资金13.81亿元,社会资金33.86亿元,社会资金投入占总投入的56.2%;全年共完成钻探254万米,坑探8.2万米,1∶5万区域地质调查、物探、化探等基础性地质工作集中部署、快速推进,显著提高了勘查区内的基础地质工作程度。2011年,整装勘查区内新发现矿产地101处,其中大型规模40处。

  在多方面共同努力下,全国47片整装勘查区内的地质找矿工作取得一批重大进展。

  辽宁鞍山—本溪地区铁矿整装勘查新增铁矿石资源量12亿吨;河北滦南—遵化地区新增铁矿石资源量7.87亿吨;四川攀西钒钛磁铁矿新增资源量近10亿吨;河南舞阳—新蔡地区新发现大型矿产地5处,新增铁矿石资源量3.8亿吨。西藏米拉山地区铜多金属矿整装勘查新增铜资源量80万吨;贵州务正道铝土矿整装勘查区新发现大型矿产地5处,新增资源量1.2亿吨;广西扶绥—龙州地区铝土矿整装勘查区探获资源量1.28亿吨;山东莱州—招远地区金矿整装勘查区新增资源量122吨;内蒙古东乌旗地区铅锌矿整装勘查区新增铅锌资源量126万吨;云南保山—龙陵地区铅锌多金属矿整装勘查区内新发现了西邑大型铅锌矿,探获资源量72万吨。

  此外,各地在推进整装勘查工作中探索了一些有效做法:河南省建立订单式找矿、契约式找矿和股份制找矿等模式;辽宁省鞍山、本溪地区铁矿整装勘查,建立了地方政府、矿山企业、地勘单位联合的运作机制;青海省制定了鼓励地勘单位积极找矿、地质成果奖励等政策措施;云南省把整装勘查与国有地勘单位改革结合,为地勘单位优先配置部分探矿权,成果处置实施“转增资本金”、重大找矿成果奖励政策等。

  老矿山深部外围找矿,也是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一项重要内容。2012年度,共安排工作项目70个,项目总经费4.46亿元,其中地质矿产专项出资2.415亿元,地方财政配套550万元,矿山企业配套1.99亿元。在68个勘查类项目中,27个项目已开展钻探和勘探工程,部分项目已基本完成年度主要施工工作量,35个项目正在开展密集型调查工作,即将开展钻探和勘探工程施工,6个项目已进入野外工作阶段。

  老矿山深部外围找矿部分项目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通过实施密集型和全面性物化探工作,经综合研究和预测,大量有找矿意义的异常和找矿靶区被圈定,部分通过验证发现工业矿体,如甘肃、海南的金矿,四川的铁矿等。通过首批项目实施,预计提交资源储量:铁矿石1.3亿吨,铜150万吨,铅锌150万吨,金250吨,煤4亿吨。

  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也是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我国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2010年起,财政部、国土资源部设立了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专项,采取以奖代补和示范工程两种形式,鼓励和支持矿山企业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矿产资源,得到各级政府、矿山企业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和广泛支持。通过两年多的实施,极大地提高了全社会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的意识,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技术不断提升,一大批先进适用技术和工艺获得突破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项。

  同时,矿山企业通过提高“三率”水平,使“一矿变多矿、贫矿变富矿、小矿变大矿、呆矿变活矿”,实现了资源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共赢。

  2011年,我国首批40个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开建。国土资源部、财政部按照“关系全局、意义深远、带动性强”的原则,依托大型骨干矿业集团,以能源矿产、国家急需大宗支柱性矿产和“三稀”(稀有、稀土、稀散)等重要矿产为重点,选择资源分布相对集中、资源潜力大、综合利用前景好、矿产开发布局基本合理的地区为示范基地,在“十二五”期间加大投入力度,着力解决具有全局意义的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问题。

  目前,40个示范基地的规模效益、资源效益和社会效益已经开始显现,对从整体上提高我国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和综合利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