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行业信息 >

改革,没有回头路——第十二届全国有色金属地质勘查行业发展与改革高层论坛综述

来源:国土资源报  发布时间:2015年09月01日  浏览次数: 3865

打印

    2015年,对国有地质勘查行业是一个特殊的年份,面临着全球矿业经济下行持续、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提速双重挤压下的“大考”。如何“备考”?成为业界关注重点。   

    8月13~14日,第十二届全国有色金属地质勘查行业发展与改革高层论坛在乌鲁木齐市举行。国有地勘单位喜忧参半的现状和前景预期,令全国有色地勘局、科研院所等国有地勘单位的与会者们思考多多,启示多多。   

    喜:内外部出现新变化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矿业投资急剧萎缩,给国有地勘单位的发展带来巨大压力。   

    2014年以来,全国有色地勘单位就是在这种大的经济环境中运行。不等不靠不撂挑子,全国有色地勘单位主动开展了适应新常态的积极探索,通过自身努力带来新的可喜变化。   

    变化之一,分类改革主动前行。按照“做优事业、做强企业”的理念,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在国资委、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的支持下,于今年1月进行了内部事企分离改革,将“混合双打”的中心分离成以承担事业职能为主的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和以企业经营为主要任务的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   

    分离完成后,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以所属中色地科公司为支点,在全球矿业形势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取得了企业利润逆势回升的良好开局:一是矿山开发降本增效,在铜等矿产品价格持续下跌的情况下,用加强技改和精细化管理对冲了价格下跌的影响,实现收入2.53亿元、利润4200万元;二是进行重组优化资产结构,对持股且亏损严重的部分矿山企业转让了股权;三是地质服务按照“规模化、品牌化”的总体要求,推行“大项目大客户”战略,实现结算收入3.38亿元、净利润6490万元;四是地质勘查业务积极承担大型总包项目和海外钻探项目,实现营业收入2.19亿元,净利润5260万元;五是测绘地理信息业务瞄准数字国土、数字城市、智慧城市等领域,呈现强劲发展势头;六是地质灾害环境业务形成以北京周边和西南、西北为主市场的格局,新签合同额1.3亿元,比去年增长157%;七是融资重组助力境外勘查,所属海外上市公司完成238万美元的市场融资,在解决海外优质项目勘查资金的同时,实现了多个项目的重组。   

    变化之二,适应形势调整业务主方向。在矿产勘查等资源性勘查投资急剧萎缩的情况下,各有色地勘单位纷纷将业务主方向调整到环境地质、灾害地质等事关民生的地质工作上,既满足了国家地质工作投入重点转移后新的市场需求,也拓展了新的发展空间。湖南有色局抓住湖南省被列为全国三大地灾防治试点省、国家防治资金投入量大的时机,在主攻地灾防治时主动切入到土地整理项目,实现了经济收入源的平衡转移。到今年6月底,全局完成产值8.8亿元、利润3500万元,比去年分别增加了50%和45%;贵州有色局适应新常态,不以“有色”捆住自己手脚,实施铀矿勘查、工程勘测、地质灾害防治、温泉和浅层地温能开发、土地开发整理、土壤污染治理等专项工程,使自己的经济发展呈现出多点开花的新局面。今年上半年,全局签订合同额同比增长13.6%、完成产值同比增长39%。   

    变化之三,从外部发展环境看,地勘查单位到底如何发展,已引起部分省业务主管部门重视。甘肃省国土资源厅不久前就表示,如果地勘单位的日子过不好,那么就表明国土资源厅工作没有做好;青海省国土资源厅根据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进提速、养老保险并轨后地勘单位可能出现的新问题,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已初步拟定出在原支持地勘单位发展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支持地勘单位发展的思路,并准备在与省有关部门协调后,出台进一步支持地勘单位发展的优惠政策。       忧:根本问题仍待解决   

    世纪交替之际,国家对地勘单位实行了属地化管理体制改革,但直至今日,制约地勘单位发展的根本问题仍待解决。论坛间,大家对一些老问题没有避讳。   

    国有地勘单位不能再被视为单纯的“找矿车间”,国有地勘单位改革的出路究竟在哪里?   

    座谈中,大家普遍反映,地勘单位改革发展缺乏统一指导和政策支持。近年来,国家对事业单位管理越来越细致规范,这本是国家深化政企分开、事企分开的必要动作。但是,从各地勘单位交流中反映的问题看,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缺乏针对地勘单位的全国性的指导意见以及相应的政策支持。以国有地勘单位的性质为例,在分类改革中,绝大多数地勘单位的局级机关选择了一类事业单位、队级单位均选择了二类事业单位。在以前国土资源部“戴事业帽子、走企业路子”政策支持下,许多地勘局适应企业竞争需要,实行了以局为单元的企业化经营策略,以做大做强企业经营实体。在这次分类改革中,受制于事业单位不能办企业的政策限制,这些局被迫又改回到以队为单元进行企业化经营上来,形成了市场竞争主体由大变小、局内同质化竞争加剧的局面。   

    座谈中,大家反映突出的还有,地质工作环境亟需进一步改善。大家普遍认为,与以前比,现在的地质工作面临的环境挑战更多,也更为复杂,主要表现在:一是环保压力更大。尽管各勘查单位在工作中都认真贯彻绿色勘查的理念,但政府民众对勘查工作的理解、支持力度仍呈逐年下降趋势,以环保之名大幅提升赔偿标准的事频频发生。二是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实行后,收入与找矿成果挂钩已基本演变成“挂空档”。同时,本次工资上涨后,绩效工资在总收入中的比重下降。这些新因素,将严重制约职工积极性的调动。三是矿业权申请难依然是全国普遍性问题,地勘单位“被打工”现象应引起警惕。   考:需要上下共同努力   

    面对难题,要实现国有地勘单位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地勘单位双方共同努力。大家在讨论中达成共识,改革没有回头路。   

    从地勘单位自身看,要在转变观念的同时,在体制选择上,由过去留恋事业企业混合双打,转变到做优事业、做强企业上来;在产业发展上,由以资源地质为主,转变到资源地质与民生地质并举上来;在服务能力上,由同质化竞争,转变到差异化、特色化竞争上来;在管理模式上,要由粗放型管理,转变到规范化、精细化管理上来。   

    从政府看,要首先解决对地勘单位的定位问题,这支队伍要不要存在?队伍规模到底要多大才合理?这支队伍的合理归属在哪里?对这些基本问题都须有一个明确答案,并出台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其次,在地勘单位发展的态度上要实行部门协调联动,在对地勘单位的监管中要针对其不同的事业类别实行不同的监管政策;第三,在地勘单位改革的问题上,国家应考虑相关改革成本,只谈改革不谈成本对地勘单位有失公平;第四,对以前国家出台的支持地勘单位发展的优惠政策,要按习近平总书记“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要求狠抓落实,不能让这些政策成为地勘单位发展中的“水中月、镜中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