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建设 >职工作品 >

捿报频传鼓人心 改革转型初见效

来源:综合办 作者:尚文娟  发布时间:2020年10月10日  浏览次数: 774

打印

捿报频传鼓人心    改革转型初见效

                              ——冶金地质二勘院转型升级业务拓展实录

尚文娟

近日,西藏地勘部又承揽了一个县级地勘项目。与此同时,地质环境部中标了 “2020年度农业地质调查评价等地质工作项目监理服务项目” ;勘查技术部中标了 “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福州高新区矿产资源规划(2021-2015)编制服务采购项目”; 勘查技术部有一市场勘查项目即将实施。科技创新方面,吴志山、江善元、张承杰、沈开和、陈龙照、王锦荣六名高级工程师入库第一批福建省绿色矿山建设专家库;陈龙照、王锦荣两名高级工程师成为福州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生导师并已“产学研”招生;王锦荣高级工程师入库福州市地质灾害防治专家库。”此外,新增发明专利一项,实用新型专利五项……

随着一个个的好消息不断晒出,可谓是给全体职工的士气再提了一口气。2019年,冶金地质二勘院的经营收入到了最低迷的阶段,业务转型升级已经迫在眉睫。今年4月,院实施了大幅机构改革调整,改革固然会步履维艰,但是大家却热火朝天。好在此前,冶金地质二勘院在地勘主业方面曾战功赫赫、业绩辉煌,所以改革的士气依然在。各个部门抱着归零重来、开拓市场、向大地质方向挺进的信心都在尽心忙碌着。虽然截止到目前为止,各个项目的产值与以往相比并不高,但是有“熊市赚股,牛市赚钱”的道理。各个项目部也都打造起了各自的特色,把一个个到手的项目做好,技术练扎实,让未来可期。


合理的统筹安排和团队精神非常重要

    “合理的统筹安排和团队精神非常重要”是地质环境部的经营特色。走进地质环境部的科室,一块金色的牌匾就放在部门经理的案桌旁边,上面醒目的写着“农业地质监理项目组”荣获2017-2019年度二局先进集体(班组)。窗边,部门经理沈开和正在打电话,询问各技术人员跑现场的路线安排情况:“怎么就你一个人去了仙游?”“你怎么去了泉州?不是说要一起先去仙游把事情做完吗?”“出发前一定要提前对接好路线怎么走才最省……”

这个部门经理看起来有点“火爆脾气”,但听得出来,即使半天他都不想浪费,一公里都不能枉走。

沈工说,2016年我们开始承接农业地质监理项目,第一批人员也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边学边干。再加上合同金额也不高,人员成本和路费成本支出很大,所以16—17年执行下来,接近亏本。生产单位,要靠盈利生存的,项目就算不赚也不能做亏本啊。后面沈工就开始“琢磨”监理项目的“精髓”,与部门人员共同探讨,最后就从统筹安排工作上入手,打破周末休息的概念,制定最省路费的线路,最高效的人员组合,就这样,一点一点从牙缝里往出省,一年做下来,硬是把一不小心就会亏的项目给做成了盈利的项目。同时,还获得了众多被监理方和省厅的一致好评。

地质环境部一下子尝到了合理统筹工作的“甜头”。部门的人员也都渐渐适应了沈工的“火爆脾气”。

尝到了“甜头”但没想到会吃“苦头”。沈工继续说,以为之前的我们所做的农业地质监理工作已经得到了省厅的认可了,名声也打响了,也没有什么竞争对手了,所以就想当然的认为今年(19-20年度)中标我们是毫无悬念的,没有想到最后竟然是流标了,很恼火。究其原因就是,当时只把做标书的事交给一个人来做了,安排其他人做其他事,没有配合投标这件事。好在后面还有一次机会,这次就完全重视起来,安排了三个人重做标书,再加上我不断的跟省厅沟通,向其他单位取经,最后终于中标成功。

道理听起来都像是空的,只有实践起来才知道对不对。现在,我们部门工作就以这样的思路做指导,相信在接下去拓展业务上会慢慢奏效。现在,我们部门正在对接一个广西的金矿项目,我也是准备按这个思路,让年轻人担任项目负责,然后配两位资深的老同志配合,发挥团队协作精神,把这个项目干好。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已近退休年龄的沈工仍然豪情满怀,准备用传帮带的思想再带起一波年轻人,让他们快速挑起大梁,将市场的项目越做越开。


打铁还需自身硬,打造核心竞争力

    “打铁还需自身硬,打造核心竞争力”是科技创新部与勘查技术部的经营特色。今年4月份,冶金地质二勘院进行了机构改革,新设立了科技创新部,由即将博士毕业的八零后王锦荣任部门经理。院领导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视,给部门注入了强大的学习动力。但是为了增加科技创新工作的实效,科技创新部同时又挂一块“招牌”即勘查技术部。这样在做科研的同时,也可以积极拓展市场业务,创新的同时又有产值。有了清晰的改革思想做指导,王锦荣带领部门人员两手开抓,快速行动。

   首先,在科技论文发表方面,去年截至到目前已经收获了SCI级论文1篇、EI级论文1篇、中文核心论文2篇,均为第一作者。在发明专利方面,已获得一项地质勘查技术发明专利和七项实用新型专利发明。有两批技术人员先后进入到福建省绿色矿山建设专家库和福州市地质灾害防治专家库。在与福州大学的“产学研”合作方面也有进一步突破,目前已有两名地质高级工程师成为福州大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并已招到研究生一名。同时,在科技创新部的引领之下,冶金地质二勘院也出台了相关文件,鼓励全院职工考取各类国家级注册证书,为院今后取得相关资质添砖加瓦。

在科技创新部浓郁的学术氛围的感染下,全院的年轻人也快速动了起来,据悉,在上个星期刚刚结束的国家一级建造师考试中,院里总共报名参加考试有二十几人,考试前的周末,办公室灯火通明,“奋斗”味儿十足。

部门经理王锦荣说,在开拓市场项目这条路上,我们必须要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提升技术能力。习总书记常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如果我们能打造好一个博士团队,既能搞科研,又能做项目搞生产,就是硬了自身,那以后再去谈项目,我们就有了我们的核心能力,在遇到竞争对手的时候也许就多两成的胜算。但知识的积淀和技术的储备需要一个过程,也许要花一两年甚至三五年,不过方向对了不会怕路远。同时,值得庆幸的是,部门目前的人员结构是老、中、青都有,个个算精兵强将,生产技术这块主要由老地质高工张工来负责,他经验丰富,无论是自己做项目还是带团队都没有问题。今年刚入职的新人、中国地大的研究生陈钦理论功底扎实,未来在科研项目攻关上可以预期。已经有三年工作经验的郑源,独立完成这次中标的福建省矿规项目基本没有问题。

曾经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是固体矿产资源勘查的全国模范地勘单位,是拥有一支有团结、奉献、科学、吃苦精神的地质找矿队伍。现在,我们要拓展大地质领域的业务,要先从身边的、好做的、赚钱的项目做起,打造核心竞争力,未来才能担得起更大的项目,这是我们部门目前首要的任务,也是开拓市场业务,进军大地质领域的利器。


“突破自我,在老底子上拓展新业务”

“突破自我,在老底子上拓展新业务”是西藏地勘部的经营特色。西藏地勘部今年依然立足西藏的市场,利用近二十年在西藏山南地区打下的根基,向山南周边拓展新业务。截止目前,已经开创了多个领域的项目,其中承揽勘测定界项目4个,地灾评估项目2个,县级矿规项目2个,工程勘察(外协)3个。项目金额虽然都不大,但是对于刚刚开始走市场的西藏地勘部,还有刚刚开始闯市场的地质技术员来说,这些项目给了他们极大的信心。

西藏地勘部经理张凯说,在山南地区,冶金地质二勘院的突出优势是,地质勘查名声做的响亮,并且已经有固定的基地在,不像其他好多单位的队伍都是到西藏“打游击”做项目的。因此在开拓大地质项目的时候,依然是以我们的优势为立脚点与地方相关部门多沟通,以勘测定界项目为突破口多点布局,再争取更多的地灾评估项目和工勘项目。当然,这个过程一定会遇到一些困难,但是我们都在一点一点的克服。就拿这次的地灾评估项目来说,就是我们主动到相关部门去争取,在吃了三次闭门羹之后,第四次登门的时候,终于把对方给说服了,最后争取到了第一个。跟着又拿到了一个、两个……现在就开始慢慢起步了。

有了希望,部门人员的热情也跟着高涨。大家都珍惜每一个到手的项目,所以加班加点也要保质保量的完成。经理张凯特别夸奖了从院部新调过来的技术员李中,敢挑担子又很吃苦。到西藏没几天就快速投入到工作中,担任一个地灾项目的负责,此前李中并没有做过这些,为了不砸西藏分院的招牌,部门全体人员共同配合,李中带头加班加点,完全没把高原当高原,碰到问题迅速解决,最后真是圆满的完成了这项工作。而李中也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爆瘦了20斤,让原本只有120左右的身板更加瘦弱了,一下子成了让部门最心疼的“团宠”。但是让李中更喜悦的是能在一个项目上突破自己,也就更加有信心去突破更大的项目,这也是西藏地勘部整个部门的年轻人的激情所在。

明年就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会议的系列政策在陆续出台,经理张凯说,他非常看好西藏这块市场,很期待西藏会有更多大地质方面的项目,而我们部门现在要做的就是加紧储备业务、技术能力强的人,配合院里完善相关资质,加强山南地区各县乃至山南以外各市、县的业务拓展,加大突破力度,再续西藏分院(西藏地勘部)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