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建设 >职工作品 >

地质“后浪” 接力前行

来源:综合办 作者:尚文娟  发布时间:2021年05月12日  浏览次数: 1036

打印

地质“后浪”  接力前行

——记中国冶金地质总局第二地质勘查院新时代地质人


地质人的故事一浪接着一浪,已经涌到了新时代这一波。为顺应地勘形势的要求,中国冶金地质总局第二地质勘查院人迎难而上、开拓创新,演绎了一浪又一浪的感人故事。

2020年4月,冶金地质二勘院(简称)一个五人的项目组到闽中某矿区开展地质勘查,同年8月,一块银品位1万/吨的金银矿矿石标本被送到了院标本室,那一刻,院里又沸腾了。

话说冶金地质二勘院这支中国地质大军中的一支小分队,这波“前浪”曾荣获过“全国百强地质队”、“全国模范地勘单位”称号,曾倾其全力参与国家青藏高原地质大调查项目,并出色的完成了任务,陆续在冈底斯一带发现了铜矿、钨钼矿等大型成矿带,青藏高原地质理论创新与找矿重大突破一举荣获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再向前,他们的“前浪”,是扛起了新中国重工业发展大旗的“先行军”,是为新中国经济建设立下赫赫功勋的“找米人”。

今天,新时代赋予了地质“后浪”们新的历史使命,他们的血液里不仅继承了地质“三光荣”的传统,赓续了“李四光精神”,还在“责任、创新、合作、奉献、清廉”的价值追求中肩负重任,接力前行。

向大地质探索的“浪花”

2020年4月,冶金地质二勘院在地质改革转型升级中向大地质领域迈出了新的一步,其中成立了一个地质生态环境部。

同年5月,生态环境部向总局申请立项了一个“黑臭水体治理”的科研项目——《功能性矿物联合微生物治理黑臭水体研究与示范》,即通过功能性矿物联合生物技术在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中的实验性研究,应用于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实践。

项目随即获得了总局科技创新项目的批准,项目组也快速行动了起来,几个80、90后把项目做得是热火朝天。项目负责人介绍说,后期的功能性矿物与微生物耦合阶段的实验由赵思睿负责。

来到赵思睿的工作间,看到她认真的在制作着功能矿物耦合模块,舀水泥、加矿石子、搅拌、按压一气呵成。如果只看旁边做好的模块成品,还真想不到这是出自女孩子的手。看着满身土灰,连眼睫毛都挂满了灰霜的思睿,正想问她问题,却见她正深情地凝视着她的“作品”,笑靥如花的眼睛里充满了希望……

    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里有这样一句话: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愿你在尘世中获得幸福,从明天起做个幸福的人。

而我们的这些晶莹的“浪花”,正在用行动告白绿水,告白青山,望天空清朗,愿尘世幸福。

接力奉献底色的“浪花”

4月28日下午,院党委书记张建平接到了西藏地勘部穆小平打来的一通电话,报告了西藏地勘部又新中标了一个县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项目,但是项目任务重,工期急,需要院里增派人手。

放下电话,张书记陷入了沉思。

目前各部门正在执行的大小项目有将近20个,全部的技术人员不到50人,平均下来,每个项目的执行人还不到两个半……就在上个星期,部门间刚刚协调了两人到地灾项目上,到哪儿还能再挤出人来呢?

冶金地质二勘院干了几十年的传统地质工作,走的就是人员精干的路线,凭借着吃苦、奉献的精神在行业内收获了不错的口碑……

沉思了片刻,张书记决定开会动员。

很快,机关总师部的罗晓华自告奋勇报了名。小罗说,虽然孩子还小,但是一方面她有去西藏工作过的经验,另一方面她所学的专业也比较对口这个项目,因此她愿意“披挂上阵”,为了工作,她也愿意再做一次“不合格的妈妈”。

像罗晓华这样做“抉择”的人,虽然是情理之外,却又是意料之中。

赵思睿,去年刚刚参加工作,过年选择不回家,是怕赶上疫情被隔离无法按时返回单位,且可利用春节期间静下心来在实验室专注功能性矿物试验研究,作为家中独女,她选择做了“不合格的女儿”

何世军,刚刚当爸爸,积攒了五十几天的假期,一直没空休完,面对可爱的宝宝,他毅然“抉择”前往地灾调查项目,他选择做了“不合格的爸爸”

詹勇,某地灾项目组组长,为了赶项目进度,“五一”期间带领项目组在野外“奔波”,他的女儿正是需要爸爸多陪伴的年龄。

……

可是他(她)们,却都不约而同的选择做“合格的地质人”——这就是地质人的底色,地质“后浪”的底色。

在创新中成长的“浪花”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随着院与福州大学的“产学研”合作有了进一步的突破,福州高新区&中国冶金地质地学科普基地建设项目获批等,院科技创新工作开始渐渐产生实效。

在科技论文发表方面,近两年已经收获了SCI级论文1篇、EI级论文1篇、中文核心论文2篇,均为第一作者。

在发明专利方面,已获得一项地质勘查技术发明专利和七项实用新型专利发明。

有两批技术人员先后进入到福建省绿色矿山建设专家库和福州市地质灾害防治专家库。有三人在近期取得了国家一级建造师的资质证书。

地质“浪花”们在日常工作中不断的创新,让他们一步步成长为技术骨干,团队的领头雁。

侯海峰,早前尝试学习运用数字制图提高工作效率到建立地质资料电子档案,加快地质资料的保存、使用效率和查阅速度。

吴志山,通过野外实践、综合研究,提出新的钻探工程验证方案,应用到他负责的项目,“西藏某整装勘查区”建立大型铜多金属矿床开发基地又新增一处大型矿产地。

杜庆安,院闽中某金银矿项目负责人,为该矿区1号矿化蚀变带开展硐探工程验证进而发现富矿体提出了创新思路,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前文中提到的,带回了一块让全院沸腾的矿石标本的项目组就是他带的。

……

浪花虽小,汇聚成浪,新时代的地质人正在用他们“平淡”的方式诠释着“责任、创新、合作、奉献、清廉”的价值追求。